 高考狀元調查
本報訊 本報統計的今年30個省區(qū)市(除西藏)的高考狀元數據顯示,北大、清華仍最受狀元們青睞,超過70%的高考狀元選擇了這兩所大學。
 07高考狀元去向表1
 07高考狀元去向表2
據稱清華9年來首超北大
據統計,今年30省份產生66位高考狀元:其中女生46人,男生20人,文科生34人,理科生32人;其中27人選擇清華,占40.90%;22人選擇北大,占33.33%.
中國首個高考狀元調查報告《1999-2006中國高考狀元調查報告》課題組負責人、中南大學蔡言厚教授表示,根據課題組對前8年中國高考狀元的統計情況來看,今年清華招收的高考狀元數量9年來首次超過北大。
統計顯示,66名高考狀元中,27人選擇清華,占40.90%;22人選擇北大,占33.33%;11人被香港高校錄取(香港大學6人,香港科技大學2人,香港中文大學3人),占16.67%;2名狀元選擇人大,占3.03%;一人被上海財經大學錄取,占1.51%;一人保送至復旦,占1.51%;此外,截至記者發(fā)稿時,仍有兩人未明確去向,但其所在地區(qū)媒體稱這兩人都將在清華和北大間選擇,占3.03%.
文科狀元中,報考北大的有18人,占53%;報考香港高校7人,報考清華3人,報考人大2人,報考復旦1人,報考上海財經大學1人,江蘇兩文科狀元未知去向;理科狀元中,選擇清華的有24人,占75%;選擇北大4人,占12.5%;選擇香港大學2人,選擇香港科技大學2人。
今年女狀元比例遠高于男生,女狀元占70%,男狀元僅為30%,出現男女不平衡的局面。文科狀元中,女生29名,占85.29%;理科狀元中女生17名,占53.12%。
據《1999-2006中國高考狀元調查報告》統計,過去8年,中國高考女狀元略多于男狀元,女狀元約占50.27%,男狀元約占49.73%,男女狀元呈“平分天下”的局面。
- 焦點
“港校發(fā)力” 狀元分流現象明顯
數據顯示,今年上北大、清華的高考狀元比過去8年要少13個百分點。已知被兩校錄取的狀元,加上兩名還在兩學校間選擇的狀元,今年有77.27%的人選擇北大清華。根據《1999-2006中國高考狀元調查報告》統計,過去8年選擇兩校的狀元數量占90.73%。
蔡言厚認為,這種情況是正常的。過去北大、清華作為中國一流學府,處于絕對壟斷地位。而港校自2005年在內地招生以來,憑借其特有的地域優(yōu)勢、辦學優(yōu)勢、科研實力、世界影響和獎勵政策,迅速成為高考狀元們的新歡。前兩年,它們在內地招收了18名高考狀元,清華北大招收狀元的比例也隨之降到84.66%。
蔡言厚指出,隨著內地學生對港校的了解增加,加上港校優(yōu)厚的獎學金政策,內地優(yōu)秀考生上港校的比重在未來幾年還會增加。
數據顯示,過去8年有56.05%的狀元選擇北大,而今年這個數字僅為33.33%;清華今年則在40.90%以上,比過去8年的34.7%略高。有媒體指出,這要歸功于清華今年的招生工作。
蔡言厚指出,就實力來說,兩個學校在同一檔次,很難比較。
蔡言厚表示,北大、清華不會因為多一個狀元和少一個狀元而有所變化。他們招生的老師自己也應該清楚,狀元不一定就是最好的學生。但在某種意義上,高??傁M侗甲约旱臓钤蕉嘣胶谩?/TIXA>
“專業(yè)選擇” 狀元偏愛“能掙錢”
雖然目前許多狀元的專業(yè)暫不知曉,但就已公布的情況看來,經濟管理類仍是狀元們的熱門專業(yè),至少有15位狀元報考經濟金融管理專業(yè)。該結果和過去8年調查的結果相比沒有什么變化。歷年來,文理科狀元首選專業(yè)多集中于經管、信息、國際關系、法律、生命科學、計算機等熱門專業(yè),而事關國計民生的傳統基礎專業(yè),光顧的狀元寥寥無幾。
蔡言厚認為,此現象和現在人的價值觀有關,“高考狀元們選擇的專業(yè)都是對個人自身發(fā)展比較好,出國率高的專業(yè),說白了都是些‘能掙錢’的專業(yè)。”他認為,這說明現在大學生為國奉獻的價值觀念正在缺失。
他指出,狀元們選擇學校、專業(yè)的價值傾向令人擔憂,反映出當前教育體制一些需要人們反思的問題。高考狀元們只選擇“熱門專業(yè)”,不愿意從事基礎學科。這說明功利思想主導了這些優(yōu)秀學生,他們以最高分選擇高校,一是求名氣,二是為了擇業(yè),不符合建設創(chuàng)新型國家的人才要求。
“男女失衡” 女狀元更吃苦耐勞
數據顯示,今年女狀元比例遠高于男生,女狀元占70%,而男狀元僅為30%,出現男女不平衡的局面。而據《1999-2006中國高考狀元調查報告》統計,過去8年,中國高考男女狀元人數基本上是平衡的。
針對這個變化,蔡言厚教授認為,這和傳統的女性地位比較低有關系。而女性在工作就業(yè)中往往受到歧視,因此她們自我發(fā)展的欲望變強。很多人在學習上更能吃苦耐勞,希望能通過學習來改變自己的地位。
關鍵詞
● 搶狀元
案例:重慶文科狀元黃文帝事件
自從香港高校開始在內地招生以來,一場高校間的狀元爭奪戰(zhàn)就此打響。多家地方媒體均有過相似報道,某地高考狀元面試后,各大名校紛紛上門游說,承諾獎學金、減免學費、專業(yè)任選等優(yōu)惠。近日,重慶文科狀元黃文帝事件即是典型事例。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張鳴認為,報考大學應該由考生自己決定,高校實在不應該這樣干擾。
“作為中國大學金字塔塔尖的一些重點高校,到處搶狀元,說白了,與教育關系不大,更多是在爭口閑氣,借以維護自家學界‘老大’的地位?!睆堷Q認為,“其實學校自己也清楚,第一名和第二、三名差別都不會太大。搶高考狀元只不過是學校想爭一個臉面罷了,認為招來的狀元越多,顯示自己學校的地位越高?!?/TIXA>
● 獎學金
案例:北京文科狀元張玥拒絕港校
香港高校動輒開出每年十余萬的獎學金,給內地高校帶來了很大的壓力。媒體報道稱,今年多家名校為高考狀元開出了優(yōu)厚條件:新生獎學金總額度將增加一倍,各省前5名考生每人將獲2萬元獎金,相當于大學4年的學費……
張鳴指出,高額獎學金制度在西方可以理解,但并不符合中國國情。他表示,西方大學的獎學金都是自籌的,香港高校的獎學金也有部分是自籌的,再加上政府補貼,而內地高校的獎學金來源都是國家政府的投入。
高額獎學金到底能在錄取狀元過程中增加多大的籌碼呢?狀元們也有自己的權衡。
今年上海理科狀元胡文琦曾對媒體坦言,清華是她心目中最好的大學之一,但自己家庭條件不太好,45萬元的全額獎學金對其來說很重要,最終選擇香港大學。張鳴的女兒與今年北京文科狀元張玥是好朋友,據張鳴了解,張玥曾告訴身邊人其從小的夢想就是北大中文系,最終她拒絕了港大一年14萬港幣的獎學金,選擇了北大。
張鳴認為,考生上哪所大學應該根據自己的興趣、發(fā)展來權衡,高校財大氣粗地砸錢掙狀元,不是一種好風氣。(記者:鮑穎)
文章來源:新京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