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感覺身體被掏空”,戳中了社會痛點,引發(fā)網(wǎng)友的共鳴。網(wǎng)絡(luò)時代,生活節(jié)奏越來越快,每個人都駕駛著一輛“欲望號街車”,競相追逐,無法慢下來,更無法停下來。很多人透支健康,身心俱疲,“40歲前拿命換錢,40歲后拿錢換命”。據(jù)有關(guān)調(diào)查,我國僅有11.2%的居民能夠保持健康的行為和生活方式,很多居民有吸煙酗酒、經(jīng)常熬夜、久坐不動、長期缺乏體育鍛煉、營養(yǎng)失衡、藥物依賴等不良生活習慣,成為誘發(fā)慢性病甚至猝死的主要危險因素。
也許有人說,現(xiàn)代社會競爭激烈,每個人都“壓力山大”,不拼怎能贏?尤其是年輕人,事業(yè)剛起步,還要養(yǎng)家糊口、買車買房。所以,明知身體被掏空,也要拼命往前沖。其實,這是一種錯誤的想法。人生是一場馬拉松,不是百米沖刺。如果拿著百米沖刺的勁頭跑馬拉松,用力過猛,很快就會筋疲力盡,最終一敗涂地。所以,人生路漫漫,最好悠著點。除了名和利,還有很多美好的東西。不要因為匆匆趕路,而忘了欣賞沿途風景。古人云:“文武之道,一張一弛?!鄙眢w就像一張弓,只拉不松,必然折斷。一個人如果總是騰不出時間來休息,遲早會騰出時間來生病。因此,再怎么追求事業(yè),都不能賠掉健康。沒有健康,一切泡湯。其實,健康如同氧氣。有氧氣的時候,誰也不覺珍貴;一旦離開氧氣,立刻無法呼吸。知名企業(yè)家李開復曾有個外號叫“鐵人”,后因長期透支身體而患上淋巴癌。一場大病,讓他對生命有了新的理解和感悟。此前,他一直篤信“付出總有回報”“世界因我而不同”。出差時,他吩咐秘書盡量選夜間航班,下了飛機就可以立即洽談公事。他承諾所有員工,收到郵件10分鐘內(nèi)一定回信,大半夜也一樣。他床頭的筆記本電腦從不關(guān)機,電子郵件送達的聲音一響,他立刻從床上彈起來。他的飲食也不健康,總是貪圖膏粱厚味,到餐廳點肉如數(shù)家珍,把蔬菜當藥不愛吃。這場大病,讓他徹底醒悟:為什么要做這樣的“鐵人”?在人生的競技場上,一定需要用這樣的方式來參賽嗎?成功的定義因人而異,沒有一定的標準,不需要和別人競賽,你競賽的對象是自己。
近年來,英年早逝的悲劇屢屢發(fā)生,向漠視健康者敲響了警鐘。幾年前,復旦大學青年教師于娟因患乳腺癌,年僅33歲就離開人世。她曾經(jīng)試圖3年半同時搞定一個挪威碩士、一個復旦博士學位,最終沒有完成目標,惱怒得要死。她曾經(jīng)想兩三年當上副教授,于是玩命搞課題發(fā)文章。患病之后,才知道“長期熬夜等于慢性自殺的說法并不夸張”。她在博客里寫道:“我想我之所以患上癌癥,肯定是很多因素共同作用累積的結(jié)果,但是健康真的很重要,在生死臨界點的時候,你會發(fā)現(xiàn),任何的加班,給自己太多的壓力,買房買車的需求,這些都是浮云,如果有時間,好好陪陪你的孩子,把買車的錢給父母買雙鞋子,不要拼命去換什么大房子,和相愛的人在一起,蝸居也溫暖?!比绱顺镣吹念I(lǐng)悟,難道還不足以喚醒那些“拼命三郎”?何必等到付出生命的代價,才懂得健康的意義。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衛(wèi)生與健康大會上強調(diào),要倡導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誰能掏空你的身體?歸根到底是自己,因為每個人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我的健康我做主”。健康既是一種權(quán)利,也是一種責任。中醫(yī)養(yǎng)生講究“天人相應”,大自然需要休養(yǎng)生息,人也需要順應自然規(guī)律。只有遠離健康危險因素,養(yǎng)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才能避免身體被掏空。如果早早把“健康本錢”輸光了,除了一聲嘆息,還會有“詩和遠方”嗎?
?。ū疚脑瓨祟}為《誰掏空了你的身體》)
? 用科學機制防止干部“帶病提拔”2016-09-02 07:44
? 人民日報刊文:好領(lǐng)導要帶頭休假 更要安排好員工假期2016-08-24 10:27
? 中紀委:有領(lǐng)導找犯錯干部談話開口“老兄對不起”2016-08-01 09:54
? 人情往來 不是違紀借口2016-06-28 07:42
? 中紀委機關(guān)報:黨員不交黨費就是脫黨 就應除名2016-06-26 20:46
? 人生可以有故事但不可有事故2016-06-22 10:27
關(guān)注一中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