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虎影视在线观看,久久蜜臀,国产精品福利自产拍在线观看,欧洲超碰

首頁 > 學生頻道 > 學法指導
頭條新聞
最新新聞
學法指導

2008年高考生物:科學規(guī)范 穩(wěn)中有變

日期:2008-07-01 11:27作者:佚名文章來源:本站原創(chuàng)點擊數(shù):2685次

2008年高考生物:科學規(guī)范 穩(wěn)中有變

   2008年高考理科綜合能力測試卷全國卷(I),試題的風格與去年大體相同,繼續(xù)保持了以能力測試為主導,注重考查基本知識、基本能力及生物學科主干核心知識的原則,充分體現(xiàn)了教育改革的理念和要求,有利于中學實施素質(zhì)教育和高校選拔人才。

■知識點分布及能力要求

■試卷特點

□試卷穩(wěn)中有變、整體難度不大

    今年高考理綜試卷生物試題給考生的感覺是難度不大,在很短的時間內(nèi)就可以完成題目,但是要想得高分或者滿分也非常不容易。

□緊扣大綱教材、考查主干知識

    生物學科的主干知識是新陳代謝、生命活動的調(diào)節(jié)、遺傳和變異以及各種生物工程,從上述表格可以看出的確突出了主干知識的考查,學生普遍感覺做得很順手,平時的備考沒有任何遺漏。

□試題科學規(guī)范、測試目標明確

    選擇題的考查各圍繞著一個專題考查,只要學生審清題目,得滿分比較容易。
    1、考查血糖平衡的調(diào)節(jié),是考生平時練習的實驗設計題的變形題,考生上手容易,為整個理綜試卷做了一個平穩(wěn)的開端。
    2、考查生物的種間關系,同時需要考生具有對圖表信息的識別和判斷能力。在做題過程中,考生首先可以根據(jù)坐標圖得出甲、乙之間為捕食關系,甲的波峰在前為被捕食者(即藻類),乙是捕食者(即浮游動物)。接下來考生根據(jù)題干可以知道,丙和乙也是捕食關系,但是由于丙只以乙喂食,而當沒有了乙的時候,丙也不能生存,因而最后剩余的必然是甲。至于乙與丙之間由于生活在相同的空間必然存在一定的競爭關系。此題具有一定的難度。
    3、考查微生物與發(fā)酵工程相關知識,題目非常簡單。
    4、考查基因工程的相關內(nèi)容,主要是對考生理解能力和數(shù)學在生物學中應用能力的考查,對于理科生來說只要讀懂題目就非常容易得分。需要考生認真審題,不要過于求快。
    5、考查細胞工程的內(nèi)容,難點在于考生需要搞清楚體細胞雜交與生物品種雜交概念的不同。若兩物種均為二倍體生物的話,前者得到的是四倍體而后者得到的則是二倍體,所以染色體的數(shù)目必然不同。因此在平常的學習過程中要重視對相近概念的區(qū)分。
    非選擇題已知條件明確,答案條理清晰,要求學生規(guī)范答題,得滿分較難。
    30題第一部分考查礦質(zhì)代謝,是2007年上海高考試題39題的變形題,說明在高考中不回避成題,這就要求在以后的備考中認真研究近幾年的高考試題,扎實有效地備考。
    第二部分實際上是對神經(jīng)調(diào)節(jié)的考查,考生猛地一看容易發(fā)暈,因為在中學課本中并沒有體現(xiàn)肌肉細胞對興奮傳導的特點,屬于新情境,考生需要靜下心來認真審題,同時積極思考與課本上內(nèi)容進行聯(lián)系,運用課本上所學知識回答問題。很好地體現(xiàn)了生物命題的特點———“情境在課本之外,知識在課本之內(nèi)”。因此要求考生在以后的備考中要充分重視課本,在考試前的最后階段務必回歸課本,熟練掌握課本上的知識情境以不變應萬變。
    31題是對遺傳變異知識的考查,需要考生熟練掌握遺傳學的基本規(guī)律,能夠靈活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屬于能力立意的考查,這就要求考生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不能“死讀書、讀死書”,對于所學知識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上述兩個大題考生都容易切入主題,看似不難,實則不易,很難得高分。考生認真仔細審題是前提,語言表達的科學性、書寫的規(guī)范性、思維過程的嚴密性、邏輯性是得分的關鍵。這也警示我們在平常教學和復習過程中,不僅要求學生理解相關概念原理,而且要求學生能夠規(guī)范答題并能準確表達。
    總體來說,今年高考理綜生物試題突出體現(xiàn)了這樣的特點——— 重在考查學生的思維能力,重在考查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重在考查學生對基本概念的理解能力,重在考查學生分析能力,重在考查學生獲取信息的能力。一句話,高考重視對學生能力的考查。這將是高考不變的主題。

來源 燕趙都市報

關注一中官方微信

地址:上海路南側、獅城公園以南、河北工專以北、迎賓大道以西 市內(nèi)公交車16路直達
博川網(wǎng)絡提供技術支持
版權所有 滄州第一中學 Copyright © 2007 免責聲明
冀ICP備19016029號-2 滄公備13090302000291

本網(wǎng)由:滄州市第一中學文宣處主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