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這次的化學考題共十道題目,總計100分,考題沿用了一直以來的風格,那就是立足高中知識,進行經典思想的加深和拓展,同時側重實驗的事實和過程分析。在思路上,還是以氧化還原的基本思想、守恒的思想和知識遷移能力為考察重點。
例如第一題,考察了硫在空氣中燃燒,然后進行系列轉化的推斷。高中階段,我們就學習了硫的轉化,強調了二氧化硫在氣態(tài)和溶液狀態(tài)時反應難易的差別,拓展了工業(yè)上用二氧化硫和鹵素單質一起進行強酸生產的實例。題目中把常見的氯氣或液溴換成了碘,一邊考察了經典知識的掌握程度,又考察了邏輯推理和知識遷移的能力。是結合高中知識,又考出研究新問題能力的好題!
又如,對比考察了二水合草酸和草酸鈉在受熱分解時的情況。高中生們沒直接學習過草酸,但學習過其他的含氧酸。如果腦中建立了非金屬單質----非金屬氧化物----氧化物的水化物----鹽這樣的模型,并結合氧化還原,化合價升降守恒的基本思想,是不難得出正確結論的。審慎地類比和大膽的嘗試,正是一個科學工作者需要的品質。
根據反饋,北大的試題看起來更平易近人,孩子們都覺得能答,還拿出了自己的充分理由。但考題的區(qū)分度絲毫未受到影響,在知識運用細節(jié),能分出是否真的能力到位。比如第七題,考察液體混合后混合物體積的變化,好多同學都聽過氫鍵,想到了氫鍵作答。但細節(jié)處,由水在4攝氏度時密度最大,告訴了大家,氫鍵的形成,也可能增大體積的。多數同學沒能做到對這個問題的細致分析。
北大的試題,和清華類似,也體現了讓參加過化學競賽的同學具有優(yōu)勢的傾向。但是,這個優(yōu)勢是被控制到較低程度的,是更側重于思維而不是知識。如果對于高中的化學知識學得透徹,在老師帶領下建立起來了經典模型和訓練過思路的同學,完全可以在自主招生考試中游刃有余!
北大傳遞的信息和要求是,我們需要有扎實的基礎知識、系統(tǒng)的分析能力和清晰的知識遷移思路,這與新課改提出的“化學科學的素養(yǎng)”如出一轍!
還沒參加考試的同學,如果在平時的學習中,有針對性的進行訓練,再進行考前沖刺,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嚴宣申先生寫過的一本對高中化學實驗問題進行討論的書,大家可以看看,你熟悉的簡單實驗現象,其實蘊藏了深刻的化學規(guī)律,好多看起來不同的現象其實具有共同的本質
? 三問2011高校自主招生新政策2010-11-19 15:36
? 高考考生人數大幅下降 錄取率或增7%壓力仍不減2010-06-05 18:17
? 教育部發(fā)布2009年458個本、??茖I(yè)就業(yè)率2010-05-31 09:06
? 教育部表示將逐步減少高考獎勵性加分項目2010-04-26 14:56
? 教育部辦公廳正式確定2010年普通高考科目時間安排2010-04-20 10:39
? 2010年全國80所高校自主招生考試時間明細2010-01-15 08:22
關注一中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