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學者哈爾莫斯說過“掌握數(shù)學,就是善于解題,但不完全在于解題的多少,還在于解題前的分析、探索和解題后的深思窮究?!币簿褪钦f,解數(shù)學題不是要把自己當成解題的機器、解題的奴隸,而應該努力成為解題的主人,是要從解題中吸取解題的方法、思想,鍛煉自己的思維。
這就是所謂的“數(shù)學題要考查考生的能力”。那么解題前后該如何“分析探索”與“深思窮究”呢?要注意以下兩點:
一、克服知識掌握過程中的三種不良習慣
1、忽略理解,死記硬背:
有些同學認為只要記住公式、定理就萬事大吉,而忽略了知識導出過程的理解,既造成提取應用知識的困難,更一次又一次地失去了對知識推導過程中孕含的思想方法的吸取。如三角公式“常記常忘,屢記不會”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此,進而也談不上用三角變換解題的自覺性了。
因此,在記住了公式之后,還應該多琢磨書上的例題,和完成課后的習題,把這些死氣沉沉的定理和公式“用活”,就如同你手上的鑰匙,如果它能帶領你開啟一扇又一扇的大門,它才有價值,否則只是一塊沒有生氣的金屬而已。
2、不注重算理,忽視對運算途徑的選擇與實施:
數(shù)學運算是按規(guī)則進行的,通用的規(guī)則和通行的方法當然要牢固掌握。但靜止的相對性和運動的絕對性又決定了數(shù)學解題中的通法不可能一成不變。用“看”題或“想”題代替“做”題的學習方法,是引起運算能力差、導致運算繁冗的根本原因。
因此,在運用通性、通法、通則解決問題時,不能忽視算理,更應注重對合理簡捷運算途徑的猜想、推斷與選擇,那種不假思索、順水推舟的做題方法必須改進。
3、忽略及時復習和強化理解:
“溫故而知新”這一淺顯的道理誰都懂,但在學習過程中持之以恒地應用者不多。由于在老師的精心誘導教誨下,每節(jié)課的內(nèi)容好像都“懂”,因此也就舍不得花八至十分鐘的“寶貴”時間回顧當天的舊知。殊不知課上的“懂”是師生共同參與努力的結(jié)果,要想自己“會”,必須有一個“內(nèi)化”的過程,而這個過程必須從課內(nèi)延伸到課外。
切記從“懂”到“會”必須有一個自身“領悟”的過程,這是誰也無法取締的過程。
二、消除復習鞏固中的三種錯誤認識
1、認為多做題可以代替復習理解:
學好數(shù)學,做大量的配套練習是必要的。但只練不想、不思、不總結(jié),未必有好結(jié)果。只會埋頭做題,不會抬頭思考的同學,雖然做了大量的題目,以往所學的知識也難以保持隨機提取的狀態(tài),只有靠滾動式的總結(jié),才能且實現(xiàn)階段性知識層次的飛躍。
因此,善思考、勤總結(jié)是復習過程中必須的,也是知識和方法不斷積累的有效途徑。
2、不注意知識間的聯(lián)系和知識的系統(tǒng)性:
高考數(shù)學科命題常在知識的交匯處,考查學生綜合應用知識的能力。如果我們僅靠單一的知識掌握,缺乏對知識間的聯(lián)系與知識系統(tǒng)性的充分認識,必然會導致認識膚淺,綜合能力差,當然很難取得良好的成績。
因此,在平時學習中,必須“前后兼顧”和“解題規(guī)律的總結(jié)”,強化知識間的聯(lián)系。
3、不善于糾正已犯過的錯誤:
錯誤常常是正確的先導。部分同學對老師批改的作業(yè)常停留在“√”和“×”上,甚至熟視無睹;對試卷只問得分的多少,而不關(guān)心或很少關(guān)心為什么“錯”。
因此,善于糾錯,及時總結(jié)經(jīng)驗教訓也是學習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改錯的過程就是進步的過程。
在緊張的學習過程中,如果沒有體會到學習的樂趣,那是多么令人遺憾,因為同學們在那么美好的年齡里,都在做一件不能么快樂的事。數(shù)學是我們?nèi)绾味疾荒芾@開的一科,想深諳其真趣,你首先必須得學,得探索,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jié)網(wǎng)!
? 高中數(shù)學解題中的21個典型方法與技巧2015-09-25 08:33
? 如何應對2016高考全國卷?2015-09-25 08:31
? 想幫孩子減壓?父母們從這三點入手2015-09-25 08:30
? 一路一風景----寫給高考揭榜的考生2015-06-24 06:19
? 高考前最后三天注意事項2015-06-04 09:18
? 高考如何解壓2015-06-04 09:05
關(guān)注一中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