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時,熱鬧非凡的“超級女聲”轟動大半個中國,節(jié)目空前火爆,“偶像”紅得發(fā)紫,這絕對與一大幫子鐵桿“粉絲”有關(guān)。雖然他們自稱“新新人類”,其實,追根溯源,這“粉絲”也是古已有之,北宋著名詞人柳永,可以說是最早的歌壇偶像,他的“粉絲”,也是歷史上最狂熱最忠誠也最具規(guī)模的“粉絲”。臺海戰(zhàn)爭會爆發(fā)嗎?什么時間爆發(fā)?美軍會參與嗎?
論數(shù)量,當時民謠說“凡有井水處,皆能歌柳詞”,就說明柳永的“粉絲”到處都有,遍布大江南北,長城內(nèi)外,多得不計其數(shù)。如果那時就有發(fā)短信技術(shù),恐怕支持柳永的“粉絲”,又要讓電信局賺個缽滿盆溢,拉動經(jīng)濟增長幾個百分點。
論狂熱,柳永的“粉絲”也絲毫不輸于“超女”的“粉絲”。由于他寫得一手絕妙好詞,隨便給哪個歌妓寫上幾句,她就會身價倍增。于是,歌妓們對他愛得發(fā)狂。柳永又稱柳七,能和柳七親熱唱和,哪怕是倒貼銀子,就成了歌妓們的最高愿望:“不愿君王召,愿得柳七叫;不愿千黃金,愿得柳七心;不愿神仙見,愿識柳七面。”這順口溜不知怎么傳到宮里,仁宗醋意頓生,氣得差點吐血,心想“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怎么能讓這個小癟三搶了我的頭彩?但礙于身份,自己又不能和一個風流文人爭風吃醋,只好悶在心里發(fā)狠。
論鐵桿,柳永的“粉絲”更是忠心不二,無人可匹。柳永死時家無余財,是他的那幫歌妓“粉絲”集資營葬。死后亦無親族祭奠,每年清明,認識不認識的“粉絲”們都相約赴其墳地祭掃,以至于相沿成習,稱之為“吊柳七”或“吊柳會”。哪像現(xiàn)在的“粉絲”們,朝秦暮楚,這一陣兒追張三,過幾天又捧李四,追時奉若神明,棄時甩若敝屣。
論影響,柳永的“粉絲”也是不得了的。連宋仁宗都成了他的最大“粉絲”,雖然他羞于承認,還對柳永有幾分嫉妒,可是他的“追星”記錄,從他對柳詞的熟悉程度便可略見一斑。柳永《鶴沖天》中有“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句,仁宗看到柳永的考試卷子,就不假思索信手批道:“此人好去‘淺斟低唱’,何要‘浮名’?且填詞去。”這一下子,柳永就成了“奉旨填詞”的“天皇巨星”了。
論“副作用”,柳永的“粉絲”也鬧出了驚天動地的大動作。追捧偶像,總難免有一定副作用,“超女”的副作用,除了使許多孩子不愿上學迷戀唱歌外,湖南還有一個15歲的女“粉絲”,為參加超女比賽減肥過度成病。相比較而言,柳永的副作用似乎更有詩意,氣魄也更大一些。柳永名詞《望海潮》,中有佳句稱贊杭州之美“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想不到被他千里之外的一個著名“粉絲”金主亮看到了,于是就出現(xiàn)了這樣的效果,“此詞傳播,金主亮聞歌,欣然有慕于‘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起投鞭渡江之志。”(羅大經(jīng)《鶴林玉露》)有這樣驚人的“副作用”,差一點兒被人當成漢奸了,是柳永萬萬想不到的,不過也充分說明柳詞的巨大魅力。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lǐng)風騷數(shù)百年”,柳永及其“粉絲”早已作古,隨風遠去,愿我們今天的偶像與“粉絲”都能比柳永們更精彩、更健康、更灑脫也更有品位,同時也少一點“副作用”。
煙花巷陌中的柳永
想起了柳永,想起了柳耆卿的“盡日佇立無言,贏得凄涼懷抱”,贏得凄涼懷抱,好一個凄涼懷抱?。∠胂肓酪簧呛蔚鹊臑t灑又是何等的敗落,一首《鶴沖天》把他的仕途夢想踐踏得粉碎,看看他的口氣,狂妄自大的似乎整個帝京已經(jīng)容不下他,只有他才是當世的賢人,不要說是當朝天子,就是平凡小民,看見這樣的句子,誰能保證不會大罵柳永是逆臣?這也正是盛世中部分落魄文人的痛苦,因為他們憤世嫉俗,所以注定落魄,因為落魄,所以更加憤世嫉俗。
那個時候的天子算得上是仁慈,沒有賜死這個狂人,只是輕輕但是頗有怨恨地說了一句“既要淺斟低唱,何須浮名?叫他填詞去吧。”同時朱筆穩(wěn)穩(wěn)一勾,永遠的黜落了這個已經(jīng)登上黃榜的舉子。于是,這個世界上少了一個跪叩丹墀口呼萬歲的臣吏,多了一個“奉旨填詞柳三變”,多了一個多情但卻失意的詞人,有了并不為大多數(shù)人欣賞的《樂章集》,有了許多吟詠美妙愛情謳歌妓女的詞章。
柳永一生顛沛,沒有穩(wěn)定的生活,沒有穩(wěn)定的收入,也沒有穩(wěn)定的情人,但是他的情人足以讓皇帝的后宮汗顏,最重要的是才子美人之間的感情不是利益與肉體的交易,而是當世很多人所沒有的真摯愛情,每一次相聚,每一次離別,柳永都會用他唯美曼妙的句子記錄下他們的愛情,在詞人一個人孤孤單單的時候,會懷念他的情人,“想佳人妝樓颙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他有這個自信,他相信他的情人會思念他,他也有這個魅力。憎相會、哀別離的情緒從詞人的心底一直漫延到整個空氣中。
柳三變游走在京城的各個秦樓楚館,為歌伎寫詞,也為自己混一口飯,就這樣,他成了帝都的名人,歌伎們喜歡吟唱柳永的詞,因為他們的心靈是相通的,這是一種惺惺相惜的默契。
柳永死了,終于死了,死得其所,如果不是皇帝開明,如果放在這之后的任何一個朝代,他早就應(yīng)該死了,也許早就死了一千一萬次了。就是這樣一個沒有親人沒有朋友放蕩不羈破落自負又不為世事所容忍的人的死卻轟動了整個汴梁,也轟動了后來幾朝幾代的文人的心,因為整個京城都為之動容了,所有的妓女都為這個于自己同樣命運不濟的詞人哀悼,她們暫停了自己的工作,穿上最不適合她們工作性質(zhì)的素服,為她們共同的情人準備了棺槨,在柳詞常常響起的青樓上掛起白綾,來為她們的情人送行。
我想,柳永的棺槨經(jīng)過的街道一定被妓女們的眼淚淹沒了,她們哭泣著再一次唱起她們的情人專門為她們寫的為當
遠方的太陽,也慢慢的落下去,只留下一抹血色的微紅。
黃金榜上。
偶失龍頭望。
明代暫遺賢,如何向。
未遂風云便,爭不恣狂蕩。
何須論得喪。
才子詞人,自是白衣卿相。
煙花巷陌,依約丹青屏障。
幸有意中人,堪尋訪。
且恁偎紅翠,風流事、平生暢。
青春都一餉。
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
柳永與歌妓
歷代詞人中,能將愛情寫得唯美感人的不少,如陸游這樣的愛國之士,也有“紅穌手,黃藤酒”的慨嘆;秦觀更是風流倜儻,“柔情似水,佳期如夢”的名句,兒女柔情,令人神往;至于一代詞宗蘇軾,也不免“不思量,自難忘”的懷念。然而,這其中的共同之處,卻都在于這些詩歌是才子佳人之作。在封建時代,歌妓這種職業(yè),是遠遠不可能成為佳人的,凡正統(tǒng)文學,對之一律呈排斥的態(tài)度。雖然有時,偶而也有部分有關(guān)歌妓的名作,如晏幾道的“兩重心字羅衣”但,真正能象柳永這樣,能將與歌妓的感情寫得如此凄美感人的,怕只能是前無古人,后無來者了。
柳永的筆下,我們不難看出這位才子對于歌妓的同情與真愛。用筆凝練而華美,感情充沛的讓人嫉妒。學過文學的人,都知道柳永之文才華橫溢,然而命運和他開了個開玩笑,在有機會提升的關(guān)鍵時刻,卻被皇帝一句“且填詞去”,白白地誤了一生。
但也許正是這種經(jīng)歷,使得柳永有機會和他的文學FANS們有了更多的交流機會,柳永放言“奉旨填詞”,倘佯于煙花柳巷、秦樓楚館,親眼目睹了歌妓們悲慘的命運,故而心中的博愛胸懷,的確是為凡夫俗子所難以體會的。因此,這時期的寫作,真情自然的流露,靈感意外的迸發(fā),給我們留下了許多傳唱千古的名篇。
透過千古絕唱《雨霖鈴》的字里行間,我們感受到了柳永的深情 凝噎:
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fā)。執(zhí)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jié)!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jīng)年,應(yīng)是良辰好景虛設(shè)。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不難想象,他送別的是怎樣一位佳人,兩人又是怎樣的難舍難分!
而《尉遲杯》中,柳永則更是大張旗鼓地張揚自己的愛情,謳歌自己的至愛:
寵佳麗,算九衢紅粉皆難比。天然嫩臉修娥,不假施朱描翠。盈盈秋水,恣雅態(tài)。欲語先嬌媚。每相逢,月夕花朝,自有憐才深意。綢繆鳳枕鴛被,深深處,瓊枝玉樹相倚。困極歡娛,芙蓉帳暖,別是惱人情味。風流事,難逢雙美。況已斷,香云為盟誓。且相將,共樂平生,未肯輕分連理。
對愛情的執(zhí)著,對愛人的真情,也許這就是柳永創(chuàng)作精品的根源之一。柳永用他的詞來歌頌她們,他把她們比作梅花,比作芙蓉、海棠,柳永對她們的愛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也是純潔而不染煙塵的,在柳永的眼里,所有女孩子都是嬌媚的,都需要有人憐惜與疼愛。他甚至于將妓女從妓與文人從政相提并論。
“不愿君王召,愿得柳七叫;不愿千黃金,愿得柳七心;不愿神仙見,愿識柳七面”,柳永對妓女的愛,換來了妓女的真情與崇拜。在妓女的心中,能見上柳永一面,自己的名字能被他叫一聲,使柳永為自己填詞一首,即便立即死去,也心甘情愿。
他真情的付出,得到了世上最可貴的愛情,而且?guī)缀跏墙^無僅有的愛情!在他短暫 的一生中,所愛的人將其名作傳遍大江南北,讓更多的人認識了這位才子,感知了這份份真摯的情感記錄!在他死后,歌妓們自發(fā)地走上街頭,為其操辦了隆重的最高規(guī)格的殯禮!此后,每逢清明,都有歌妓舞妓載酒于柳永墓前,祭奠他,時人謂之“吊柳會”,也叫“上風流冢”。沒有“吊柳會”“上風流冢”者,不敢到樂游原上踏青。并形成一種風俗,一直持續(xù)到宋室南渡。后人有詩題柳永墓云:樂游原上妓如云,盡上風流柳七墳??尚娂娍N紳輩,憐才不及眾紅裙。
試想,即使是受過多年教育的所謂“佳人”,又有幾人能真愛如此呢?
柳永是無憾的,因為生命的意義絕不僅僅在于活了多長時間。更重要的是有沒有證實自己的空間。再就是能不能得到真愛!——那份摯愛,那份深情,又豈 是人人都可得到的呢?而這些,柳永都得到了。故而,柳永與他的歌妓們,共同演譯了一次愛情的經(jīng)典。
一生風流的大詞人柳永
“江鄉(xiāng)春事最堪憐,寒食清明欲禁煙;殘月曉風仙掌路,何人為吊柳屯田?” 柳屯田就是做過屯田員外郎的柳永,原名柳三變,字耆卿,是有宋一代與蘇軾并駕齊驅(qū)的大才子,從北宋仁宗年間開始的一百年里,每逢清明時節(jié),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妓女們都要到柳永的墳上掃墓,緬懷這位一生不得志的大詞人,《三言三拍》中專有一段《眾名妓春風吊柳七》,足見大才子死后的哀榮,可以說,柳永活在市井大眾的心中,他是市井大眾的知音人。在《吹劍錄續(xù)》中記載了時人對柳永和蘇軾的評價,“學士中詞須關(guān)西大漢持鐵板銅琶唱‘大江東去’,而柳郎之詞好比十七八歲女孩持牙板唱‘楊柳岸,曉風殘月’”,柳永和蘇軾分別是北宋婉約派和豪放派的代表人物,柳永在宋史中沒有傳記,只有前人筆記中星星點點的記錄,但是,他的作品卻照亮了一個時代,凡是有井水的地方就有人歌唱柳詞。
柳永(公元987年—公元1053年),崇安(今福建崇安縣)人,家中排行第七,所以被人稱做柳七,他的父親柳宜原來是南唐舊臣,入宋以后做到工部侍郎,柳永自幼在汴京(今河南開封)長大,在《清明上河圖》中耳濡目染,年輕的時候就展露了滿腹的才華,他吟訟的詞總是不脛而走,風靡全國,人文大宋,就連皇帝老子也對他的作品耳熟能詳。
作為官宦子弟,自然以功名為重,自古以來,中國的文人就難以置身體制之外,但是,柳永卻格外出格,他一面整日在瓦肆勾欄中依紅偎翠,一面渴望通過科舉一越成為帝王師,上天那有這兩全齊美的事情,且看他兩次進士落第以后,是如何自我安慰,
“黃金榜上,偶失龍頭望。明代暫遺賢,如何向?未遂風云便,爭不恣游狂蕩?何須論得喪!才子詞人,自是白衣卿相!
煙花巷陌,依約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尋訪。且恁偎紅倚翠,風流事,平生暢。青春都一餉,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
后來,柳三變好不容易考上進士,宋仁宗御筆圈點的時候,看見了他的名字,說道,“此人好去‘淺斟低唱’,何要浮名?且去填詞”。從此,大詞人自稱“奉旨填詞柳三變”,他流連秦樓楚館,以賣詞為生,一混就是多少年。那時的柳三變是如此的廣受歡迎,以致柳永自述 “自古及今,佳人才子,少得當年雙美”,妓家有言,“不愿穿綾羅,愿依柳七哥;不愿君王召,愿得柳七叫;不愿千黃金,愿中柳七心;不愿神仙見,愿識柳七面”,其纏綿悱惻,有詞為證,
“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fā)。執(zhí)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jié)!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jīng)年,應(yīng)是良辰好景虛設(shè)。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但是,消金窟里花錢如流水,柳三變又不是生意人,如何消費得起?他除了填詞,也別無所長,只能再走求取功名的老路,他四處求人推薦,一把年紀還要參加進士考試。仁宗景祐元年(1034年),已經(jīng)47歲的柳永終于考取進士,成為北宋朝廷的一名小官,他一生中最高的官職不過是屯田員外郎,也就是工部的助理,一生郁悶也應(yīng)是情理之中的事情,按照北宋的制度,朝廷命官不能出入民間妓院,幾近天命之年,他才開始有所收斂。偏偏他時運不濟,本來想拍皇帝的馬屁,卻恰恰拍在了馬腿之上。仁宗年間,天上出現(xiàn)了老人星,柳永以此為祥瑞,作了一手首《醉蓬萊》,其中有“此際宸游,鳳輦何處” “太液波翻”等句,這與仁宗皇帝以前作過的詞極為相近,那是宋仁宗為宋真宗寫的挽詞,是寫給去世的父親的,柳永此舉實在是觸霉頭,當然讓宋仁宗大光其火了。
宋仁宗大光其火的后果,就是不再提拔柳老頭,柳老頭急切之間,只能低聲下氣,上門拜訪樞密使晏殊,要求改官。晏殊就是那位“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的大宋才子,他問柳老頭,“閣下喜歡寫詞嗎?”,柳老頭趕緊回復,“如同相爺一樣,喜歡寫詞”,晏殊翻了白眼,“俺是喜歡寫詞,但從來不寫靡靡之音”,柳老頭嗆了一肚子氣,只好委頓而返。但是,柳永出人頭地的決心卻無比堅定,他不斷找人推薦自己,《樂章集》中有20首謁詞,就是他求人推薦的證據(jù)。他想到了兩浙轉(zhuǎn)運史孫何,此人當時身在杭州,柳永和他曾有布衣之交,希望能夠借到此人的東風,于是,他寫了那首著名的《望海潮》,央求認識的歌女在孫何的宴會上演唱,作為引見自己的敲門磚:
“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云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競豪奢。
重湖疊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蓮娃。千騎擁高牙。乘醉聽簫鼓,吟賞煙霞。異日圖將好景,歸去鳳池夸。”
孫何擊節(jié)贊嘆,當時就把柳永引入宴席,好好招待了一番。雖然柳永吃了幾頓白食,但仕途升遷卻沒有什么指望,空余遺恨。但是,《望海潮》卻傳遍了大江南北,里面描述的江南勝景后來引發(fā)了金國皇帝完顏亮投鞭南渡之心,完顏亮寫出了“立馬吳山第一峰”的句子,可見此詞巨大的煽動力,連胡人皇帝都被江南勝景迷得七暈八素。
在《樂章集》中,他提到了許多美麗女人的名字,英英、秀香、蟲蟲、瑤卿,其中,他最中意的女人,當屬蟲蟲,兩人已經(jīng)到了談婚論嫁的地步,但最終這段戀情悄然終止,柳永不肯說出其中的原因,推想可知,一個品級不高的朝廷命官,怎愿意和一個低賤的妓女共諧連理?就算柳永不是看不起她們,與妓女發(fā)生關(guān)系的朝廷命官按紀也要丟官罷職,以后就要忍饑挨餓了。從宋人筆記上,看不到柳永有妻有子的記載,他很可能終身未婚,那么現(xiàn)在的福布斯上榜富翁柳傳志自稱是柳永直系后裔的事情就難以成立了,河東柳氏在唐朝是高門士族,經(jīng)過五代十國的血腥屠殺,柳氏無可避免地衰落了,后人拉上柳永的招牌,未免顯得不厚道,有拉虎皮作大旗的味道。
柳永生前潦倒,死后卻非常香艷。傳說他死的時候身無分文,官府也找不到他的后人和親眷,是當?shù)氐募伺鲥X將他下葬。以后,每到清明時節(jié),妓女們都要到他的墓前祭奠,然后才到樂游原上踏青,當時,人們把這一習俗稱為“吊柳會”,這一習俗一直持續(xù)了百余年。“樂游原上妓如云,盡上風流柳七墳??尚娂娍N紳輩,憐才不及眾紅裙”,只有人文大宋,才有如此溫馨的文化氣息,才有如此溫厚長情的風塵女子,即使歷時千年,也讓后人淚盈于睫。
柳永,魂兮歸來
正是清秋冷落,暮色蒼茫時分。
我輕輕的腳步聲里,暮色中彌漫著三秋桂子的清香;我輕輕的腳步聲里,還偶爾夾雜者寒蟬凄切的鳴聲。是的,我來的正是時候。暮色,一種讓人想念回家的天色;暮色,一種讓人心靈更加接近的顏色。
暮色中,我走近武夷山下的這座柳永紀念館。從牌坊與二門進去,首先進入眼簾的是居中橫陳的毛澤東手書的《望海潮》的巨幅碑刻。然后是左右拜章、漢祀兩亭,再進去是一片廣闊的坪地,最后才是落在正中的主殿。這一座原本是唐宋時代的沖佑觀,在我的眼前,寂寂地散發(fā)著一種已逝王朝的氣息,這氣息侵浸著我扣問柳永人生的步履。
柳永的故鄉(xiāng)是福建崇安,今武夷山市五夫里一個山水秀美的地方。這位出生書香門第有過幸福童年的大詞人,他一生的遭遇非常坎坷不幸,他的一生是流落以至客死他鄉(xiāng)的。
大約在公元1017年,即宋真宗太禧元年時柳永到京城趕考。他本以為以自己鐘靈毓秀而成的才華有充分的信心金榜題名,誰知第一次考試就沒有考上。他也不在乎,只是輕輕一笑,填詞道:“富貴豈由人,時會高志須酬。”等了5年,第二次開科又沒有考上,這回他忍不住發(fā)牢騷,便寫了那首著名的《鶴沖天》,自許道:“ 才子詞人,自是白衣卿相。”沒想到這首詞也傳到了宮里,宋仁宗一聽大為惱火,并記在心里。柳永在京城又捱了三年,參加了下一次考試,這次好不容易通過了,但臨到皇帝圈點發(fā)榜時,宋仁宗說:“ 且去淺斟低唱,何要浮名?”又把他給勾掉了。這次打擊實在太大了,本就疏狂的柳永索性就無拘無束地更深地扎到市民堆里去寫他的歌詞,且不無解嘲地說自己的“ 奉旨填詞”。從此,他過著一種更為淪落、飄泊的天涯生活了,行吟處處,作詞篇篇。柳永在長安、汴京、湖湘、蘇州、揚州、諸暨、紹興等地都留下了歌吟華夏錦秀山河的佳篇。同時,借經(jīng)行役地,不僅描畫出山村水驛、奇峰突起的動人景色,并且在山光水影中凝聚著他個人的離愁別恨和身世之感,抒發(fā)他顛沛流離的情感。他的詞,向來被公認為“工于羈旅行役”,皆因他飽嘗了“游宦成羈旅”的凄涼況味。
在斷鴻聲遠的羈旅中,柳永應(yīng)該不止一次聽到山中鷓鴣“不如歸去” 的哀鳴,想起自己遙遠的故鄉(xiāng)。但是,心高氣傲的柳永,白衣卿相的柳永,一時還功名未就,他怎能回歸故里?“草色煙光殘照里,無言誰會憑闌意?”他只能在他縹緲的夢里與故鄉(xiāng)相會,用他那支擅于攝取獨具特征的筆,來描繪他思念中的故鄉(xiāng)。我們不妨去讀讀他《夜半樂》這首詞,一首三段,第一段即寫千巖萬壑的遠景,每二段寫舟行兩岸的近景,最后一段寫遠離家鄉(xiāng)悵惘心情。再看他寫的一組《玉樓春》,他在盡情刻劃真宗在汴京設(shè)壇祭天的盛況時,看到朝廷袞袞大臣雁飛有序地分班朝賀“堯云”的場面,便聯(lián)想到家鄉(xiāng)武夷山(又稱南山,真宗為山中沖佑觀題匾額),此番必定也有遙祭天神的盛典,然后筆鋒一轉(zhuǎn)寫道:“鹓鷺望堯云,齊共南山呼萬歲。”
主殿里悠揚的古箏曲把我引回了現(xiàn)實,又把我引到大殿背面。在大殿的整個后墻墻面上,以浮雕形式刻寫著柳永一生所作的主要詞曲。有《雨霖鈴》、《少年游》、《定風波》、《夜半樂》、《蝶戀花》等共十一首。縱觀柳永《樂章集》中的所有詞曲,從寫作手法而言,這些詞大都以鋪敘見長,這有別于宋代其它詞作家。
這正應(yīng)了殿前柱上的一對楹聯(lián):心高意遠風流才調(diào)足稱奇\曲雅文華婉約詞情人欽仰。這位在詞的創(chuàng)作上奠定了宋代慢詞基礎(chǔ),被公認為宋詞“婉約派”的宗師,因其為宋詞的發(fā)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而讓人欽仰。在大殿的左后側(cè),在幾棵參天古木與嘉樹修竹中,故鄉(xiāng)武夷山政府為他塑立著一尊全身塑像。這是一座銅像,高約2.5米。儒冠博帶的柳永,一手執(zhí)扇在背,一手握書于胸,兩眼若有所思若有期待地遙望著遠方。銅像的右側(cè)旁,聳立著一塊與銅像齊肩的長方形石頭,上面刻寫著:“柳永墓冢抔土還鄉(xiāng)記”幾個大字,下面還有幾行碑文寫著:“ 公元二00四年九月,值武夷山柳永紀念館新館落成之際,柳永仙冢抔土自鎮(zhèn)江北固山分移至此。千載游子今朝還鄉(xiāng),一代詞宗魂歸故里”。
“ 千載游子今朝還鄉(xiāng)”,僅這短短8個字,就已飽含著一代詞宗不盡坎坷與無限心酸的故事,讓人讀之不由地潸然淚下。
慢詞圣手:柳永
北宋前期,詞并未產(chǎn)生變革性的發(fā)展,大多數(shù)作者仍承襲晚唐五代花間詞派的風格,成就不大。至北宋中期,范仲淹、歐陽修、
柳永、晏殊等大家相繼出現(xiàn),其中以柳永、晏殊最為著名。
中國的文學家往往有相似的經(jīng)歷。唐代孟浩然在王維的力薦下終于和唐玄宗有一面之緣,卻因他的詩中有一句“不才明主棄,多病故人疏”,而使龍顏震怒,孟浩然被驟然斥退,從此退隱江湖,以布衣終身。柳永(987-1053)也是如此。柳永原名柳三變,因排行第七,又稱柳七,官至屯田員外郎,故也稱柳屯田,福建崇安人,書香門第。柳永有兄弟三人:三復、三接、三變。兄弟都飽讀詩書,以進士第出仕,時稱“柳氏三絕”。柳永從小聰慧好學,幼年時每天晚上點著蠟燭苦讀,當?shù)厝艘虼藢⑺x書附近的山稱為蠟燭山、筆架山。由于他父親和叔父先后都在京任職,成年后,柳永也從家鄉(xiāng)來到了汴京。他文名早成,風流倜儻,不久就在花柳叢中聲名遠揚。然而,盡管尋花問柳聽歌買笑是當時文人乃至士大夫們的常事,但柳永卻因為沉醉于花間柳下,在仁途上蹭蹬了十幾年,這其中還有一個曲折的故事。
當時柳永已經(jīng)被錄取,主考官將榜文呈送皇帝宋仁宗審定??墒沁@個平時以風流自命的皇帝卻一反常態(tài),看到柳永的名字大怒,說道:“且去淺斟低唱,何要浮名?”一筆將柳永的名字勾去了。為什么宋仁宗對柳永這樣生氣?原來不久以前,柳永落第時曾寫了首哄動一時的詞《鶴沖天》原文是:
黃金榜上,偶失龍頭望。明代暫遺賢,如何向?未遂風云便,爭不恣狂蕩?何須論得喪!才子詞人,自是白衣卿相。
煙花巷陌,依約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尋訪。且恁偎紅倚發(fā)翠,風流事,平生暢。青春都一餉,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
這首詞寫成不久,立即傳遍汴京。甚至連皇帝也知道了。因為柳永不但有花柳之實,而且宣諸于文字,這犯了統(tǒng)治者的大忌,使得他們大為惱怒。這樣,就出現(xiàn)了皇帝親自罷黜柳永的事情。而柳永也毫不示弱,他干脆自稱為“奉旨填詞柳三變”,從此很長一段時間混跡于青樓勾欄之中,在歌伎名伶那里尋找精神上的安慰。
柳永仁途上類似的遭遇還有幾次,景祐元年,他改名為柳永參加考試。一舉登第。但過了很久也沒安排官職,他就登門去拜訪當時的宰相晏殊。晏殊對他的文名早在耳聞,但對他的為人卻不是很欣賞,于是,在他們之間發(fā)生了這樣一段對話:
晏殊:賢俊作曲子詞么?柳永:只如相公亦作曲子詞。
晏殊:殊雖作曲子詞,不曾道:“彩線慵拈伴伊坐。”
據(jù)當時文人記載,柳永聽了此話后,一聲不吭就走了。后來雖然也有了官職,柳永卻不是以前意氣風發(fā)的柳永了,正如他在《少年游》中所感嘆的那樣:
長安古道馬遲遲,高柳亂蟬嘶。夕陽島外,秋風原上,目斷四天垂。
歸云一去無蹤跡,何處是前期?狎興生疏,酒徒蕭索,不似少年時。
命運對入仁后的柳永并不眷顧,不幸的打擊接二連三的降臨到他身上。在他任屯田員外郎的時候,掌管天文的太史官奏有老人星出現(xiàn),宋仁宗認為這是國家祥瑞,大喜,命文人獻詩作賦以志慶賀。柳永也寫了一首詞進上。仁宗皇帝看到首字即是“漸”,便不高興。再讀到“宸游風輦何處”的句子時,頓時暗然失色。因為這句話和他為宋真宗寫的挽詞暗合,心里覺得極為不順。最后讀到“太液波翻”時,心里更加不快,說道:“為何不說‘太液波澄’?”便將柳永的詞稿扔在地上。這件事后,有關(guān)柳永的事跡就不再見于記載了。他大約死于公元1053年左右,由王和甫出資葬于潤州,也就是今天江蘇鎮(zhèn)江。
柳永的詞,既是社會生活的反映,也是真實感情的流露,他以及他的詞,都是北宋經(jīng)濟發(fā)展和城市繁榮的產(chǎn)物。從內(nèi)容看,他的詞可分為三類:反映婦女生活、愿望和男女戀情的詞;描摩城市繁華和旅途風光的詞;抒發(fā)身世的詞。柳永的詞,不但內(nèi)容上充實,而且藝術(shù)上取得了相當高的成就,加上它大部分是通俗易懂的白話詞,所以當時流傳極為廣泛,“有飲水處即能歌柳詞”。
詞體向來有“令、引、近、慢”之說,這是詞的一種分類法,它的標準是字數(shù)多少。慢
詞到了柳永手里,無論是內(nèi)容上還是形式上,都比此前的作者邁出了一大步。他的慢詞曲折委婉,長于鋪敘,融情入景,善于點染;語言明白,不避俚俗。如他的《望海潮》:
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云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競豪奢。
重湖疊讞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蓮娃。千騎擁高牙。乘醉聽簫鼓,吟賞煙霞。異日圖將好景,歸去風池夸。
在內(nèi)容上,這首詞填補了前代詞家對城市風光描寫的空白,把當時杭州的繁華和富麗寫得充實而富于生活氣息,躍然紙上,使人讀來,自在身臨其境之感。據(jù)說當時金主完顏亮讀到“有三千桂子,十里荷花”時,頓起“投鞭渡江之志”,雖是文人掌故,但柳永對杭州風物人情的描寫,的確是別開生面的。從藝術(shù)角度來講,這首詞也比以前大有進步。它起首以鳥瞰的方式將杭州地理位置及其重要性作大致交待,并一筆點出:這杭州自古以來就是繁華富庶的地方;然后以工筆手法細膩描繪杭州綠柳如煙。長橋似畫,十萬人家,掩映其中;錢塘江畔,潮起潮落,浩瀚無邊;杭州市里,珠璣滿目,羅綺如云,好一派富貴氣象!下闕寫西湖之濱,群山疊翠,桂花飄香;荷花十里,采蓮女樂,釣叟怡然;湖面上游船往來如織,蕭鼓菱歌,互競光輝。生性豪放爽的游人,對著煙雨云霞,慨然吟詩作賦。
這首詞從全貌到細節(jié),從景物到情感,都井然有序,層次分明,代表了慢詞的最高水平,成為后世慢詞的典范。當然,歷史上的文人對柳永的詞也頗有非議,指摘他多用俗語、俚語等民間詞語,但這正是柳永詞深得人民喜愛而能在大江南北廣泛流傳的原因。柳永的詞中所用的語言雖然有些淺俗,但卻明白如話,再經(jīng)過他的加工,顯得樸素而又不粗俗,直率而不直露,達到了極高的藝術(shù)水平。
武夷歸來說柳永
柳永的詞藝術(shù)成就極高,許多人是在中學時代就有所了解。據(jù)說柳永少年時期就很有才華,在家鄉(xiāng)有“一枝筆”的美譽。后來,他為歌妓樂工寫歌詞,葉夢得《避暑錄話》記載:“教坊樂工,每得新腔,必求永為辭。”歌妓樂工因唱柳永詞而身價倍增。柳永的詞在北宋詞壇很是著名,其廣泛傳唱達到“凡有井水飲處,即能歌柳詞”的程度。柳永詞的藝術(shù)魅力,宋羅大經(jīng)《鶴林玉露》里甚至這樣記載,他20歲時到杭州,寫了一首《望海潮》,極力稱頌杭州的形勝和繁華,詞的上片展開了一幅廣闊壯美、富庶靈秀的杭州千里長卷圖,下片則濃墨重彩描繪了湖光山色之美和市民安逸歡樂的生活。這首柳永的少年成名之作,立即傳唱天下,但令人始料未及的是,詞中所描寫的江南美景和富饒竟誘惑金主完顏亮,1161年,他在燕京聽人唱到“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后,“遂起投鞭渡江之志”,大舉南侵……
柳永的家鄉(xiāng)在福建崇安縣(即現(xiàn)在的武夷山市),作為福建人,多年來我總想前往尋訪一番。不久前的盛夏里到武夷山,那天,我瞅準了一個空當,便與文友李、
讀柳永,最晚應(yīng)該是在上個世紀60年代初大學的課堂。奇怪的是,那么遙遠了還能哼出一些柳永的詞句來。最熟悉的當是那首《雨霖鈴》,竟然還大體背得出來。這首詞寫的是他被皇帝除去進士,無奈別離京城前夕與戀人分手的難舍難分和設(shè)想別后的情景。白描抒寫,卻委婉深沉,孤寂凄美,將整個心靈袒露無遺,令人讀之深受感染!
透過車窗,映入我們眼簾的是,崎嶇的山路向大山深處延伸,零零落落的鵝卵石卻一路凸顯。我們這才意識到,今日的尋訪可不是純粹詩一般優(yōu)美了。山里人知道柳永的不多,一路打探,好不容易才找到了柳永的故里和柳永故居的遺址。
茶景村的鵝子峰蒼翠、俊美。藍天下鵝子峰雙峰并立,恰似大地母親高聳的雙乳。這里就是柳永的故里。柳永的故居早已蕩然無存,據(jù)說是被火焚毀的。在它的遺址上,現(xiàn)在建起的一座神廟和柳永毫不相干。村民把柳永故居殘存的地基指給我們看,撥開積淀的泥土,可以看清鵝卵石砌筑的地基,那范圍比這座神廟要更大些。柳永的父親柳宜曾任北宋工部侍郎,他的居所較為壯觀大約是不錯的。柳氏故居遺址左側(cè)兩株羅漢松挺立,這也是民間所傳說的。這種很難長大也很難衰亡的獨特樹種,成了柳永和柳永故居的見證和注釋。據(jù)說柳氏故居前方原豎有石碑,現(xiàn)在還能找到斷裂了的一塊,可惜字跡看不清了,歲月把石頭磨平了,那些記載的文字早已消融在霜晨雨夕里了。斷裂的石碑還有兩塊在別處,其中的一塊是覆蓋在地面上的,村民下大力氣翻轉(zhuǎn)過來讓我們看它的正面,可惜仍是一片模糊……
茶景村是個風水極佳的村落,到處是碧綠青翠。它的近旁就是武夷山水,地脈是緊緊相連的。這里活脫脫是一處得天獨厚的世外桃源。柳永就在這里汲取家鄉(xiāng)的乳水長大,他的才華就在這里孕育。他歪歪扭扭的足跡就嵌印在這塊土地上。在這塊土地靈氣的熏陶下,柳永的腳步漸漸變得矯健、變得蕭灑、變得風流,直到顛沛流離,浪跡天涯……
結(jié)束了武夷山之旅,得以靜讀柳永的作品,我更是一連數(shù)日心緒難平。
就因為他在《鶴沖天》一詞中有“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之句,宋仁宗御批;“此人風前月下,好去淺斟低唱,何要浮名?且填詞去!”將他削落進士之榜。填詞去就填詞去,他倒痛痛快快地從此自稱“奉旨填詞柳三變”,浪跡于江湖市井和歌樓舞館,專力作詞。50多歲時,他改了一個名字考中進士,但仍因作詞得罪了皇帝,被棄擲不用。柳永一生遭受許多困厄,74歲時客死異鄉(xiāng)。但柳永得到處在社會底層的歌妓們發(fā)自心靈的熱愛。歌妓們有首歌謠:”不愿穿綾羅,愿依柳七哥;不愿君王召,愿得柳七叫;不愿千黃金,愿中柳七心;不愿神仙見,愿識柳七面。”柳永病逝,窮到無錢安葬,還是歌妓們籌錢,為他置辦上好的棺木安葬。
北宋詞壇大詞家柳永其實已成為人們心領(lǐng)神會的一種形象和意境。“執(zhí)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這是情種柳永;“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這是孤獨、迷茫的柳永;“乘醉聽簫鼓,吟賞煙霞”,這是不倦地尋找美、享受美的飄逸的柳永;“不忍登高臨遠,望故鄉(xiāng)渺邈,歸思難收”,這是天涯淪落人的柳永;“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對瀟瀟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漸霜風凄緊,關(guān)河冷落,殘照當樓”,這是滿懷愁緒的丹青手柳永……柳永成了許多文人雅士心目中的“自我”,尊崇柳永者,大有人在。一代偉人毛澤東也垂青柳永,以為“他偏愛豪放,但不廢婉約”。在毛澤東的書房里,經(jīng)他圈點的柳詞就達50多首,還有他書寫的柳詞《望海潮》的狂草墨寶……當然,柳永是有缺陷的,也難免有粉飾太平、淫詞艷語之作,但這正是真實的柳永,并不影響他的聳然獨立。我想應(yīng)該感謝不讓他當官的宋仁宗,中國少了一個平庸甚或腐敗的官吏,多出一個曠世奇才!再就是要感謝貧困而又自由的平民生活。柳永懷揣一顆破碎的心,在人生的旅途上輾轉(zhuǎn)、顛簸,四處飄游。他時而縱情于繁華鬧市,時而滯留于古道荒原,時而混跡于風塵女子之中,同下層市民耳鬢廝磨,時而金樽檀板,在及時行樂中盡情揮灑藝術(shù)創(chuàng)造之美……艱難而豐富的生活體驗是柳永的才華得以萌發(fā)和生長的肥沃土壤。
柳永在人世間沒留下多少蹤跡,甚至連他的生卒之年也不甚了了。但柳永卻是崛立在中國文學史上永不消逝的一座高峰,是映現(xiàn)在人們視野里的一道奇異風景!
關(guān)注一中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