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虎影视在线观看,久久蜜臀,国产精品福利自产拍在线观看,欧洲超碰

首頁 > 教學教研 > 課題研究
頭條新聞
最新新聞
課題研究

教科研素養(yǎng)源于對習以為常的教育行為的深入思考

日期:2019-12-23 10:41作者:于會祥文章來源:北京教師點擊數:5055次

對中小學校而言,“教科研”是一種意識,是一種氛圍,更是一種素養(yǎng)。這種素養(yǎng)植根于學校工作的實際,源于對習以為常的教育行為的深入思考和研究,并在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逐步沉淀。教科研素養(yǎng)的形成是日積月累的過程,也是學校變化不斷發(fā)生的過程。

那么,在育英學校,教師的教科研素養(yǎng)是如何在日常工作中形成的?

首先,從學校管理的角度來看,干部、教師都要對習以為常的學校制度和教育行為進行深入研究和思考。

育英學校沒有教學副校長、德育副校長,沒有例行的干部例會、教職工大會。那么,學校工作是怎么運轉的呢?我們采取的措施之一就是每個月干部都要提出建議,即每個月每一位干部,包括行政干部、年級主任、學科主任,都要對自己分管工作之外的工作,提出至少一條意見或建議。部門之間互相監(jiān)督,發(fā)現問題并提出建議或意見,而校長要對每一條建議作出明確批示,并發(fā)布到學校OA辦公系統,接受全體教職工的監(jiān)督并推進落實。這一舉措我們已經堅持了七年,解決了大大小小上千個問題。經過七年的鍛煉,我們的干部已經能夠通過觀察、教職工訪談、學習“他山之石”等方式發(fā)現問題、研究工作,已經具備了一定的教科研素養(yǎng)。

其次,從課堂教學的角度來看,教師應該對那些習以為常的教育教學常規(guī)進行深入研究和思考,研究它們是否滿足了學生的需要,是否符合當今教育改革發(fā)展的要求。

剛到育英學校的時候,我聽了一節(jié)高中物理課——交變電流。教材的頁眉上有一段恩格斯的話:“把高壓電流在能量損失較小的情況下通過普通電線輸送到迄今連想也不敢想的遠距離,并在那一端加以利用……這一發(fā)現使工業(yè)幾乎徹底擺脫地方條件所規(guī)定的一切界限,并且使極遙遠的水力的利用成為可能,如果在最初它只是對城市有利,那么到最后它終將成為消除城鄉(xiāng)對立的最強有力的杠桿?!睆纳险n到下課,老師始終都沒有提及這段話。下課后,我和這位老師交流:“恩格斯這段話為什么不講呢?哪怕讓學生讀一讀也行呀!”其實,原因大家都知道——這個內容高考不考。這說明,長久以來,我們習慣了進行單純的知識至上的教學,很少思考甚至異化了知識本身內蘊的社會力量和教學的價值取向。

很多事情習以為常了,便會熟視無睹。例如,在語文課文的課后注釋中,經常出現“本文節(jié)選自……”很多時候,老師會忽視這樣的說明。學習《趙普》這篇課文時,學生在預習后提出了這樣的問題:“這篇文章為什么只寫趙普的兩件事,這兩件事之間有關聯嗎?”有著20多年教學經驗的王凈老師告訴我,這個問題過去她從沒想過。而且, 當學生提出這個問題后,她的第一反應是無從考證?!坝跓o疑處生疑”,帶著對學生提出的問題的思考,王凈老師又深入研讀教材和《宋史》,她很快就發(fā)現《宋史》中記錄趙普的內容并不止這兩段,而是四段。于是,王老師與學生一起重新思考、學習《趙普》這篇文章。這節(jié)課讓王老師關注到了常常被忽視的注釋,而這成為王老師專業(yè)成長的新起點。

第三,從課堂教學評價的角度來看,教師應該對那些習以為常的課堂評價方式進行深入研究和思考。盡管評課標準中有“教學目標達成度高”“教學效率高”這樣的條文,但這些標準在真正評課時常常會被聽課者的感受所取代。我們習慣了“僅憑聽課者感受”,但這種方式是正確的嗎?我們都知道,并不完全正確。教師教得是否高效取決于學生是否學得高效;一節(jié)課是不是“好課”,主要取決于學生的收獲而不是聽課者或者授課者本身的感受。所以,我們做了很多課例的研究,引領教師改變觀念。比如,采用同課異構的方式。我們在4班和8班做了兩節(jié)英語的同課異構課(8班的平時成績總是高于4班),8班采用常態(tài)教學方式,老師用心搭建階梯,復習了舊知,還畫出時間軸幫助學生復述課文;4班老師則給學生充足的閱讀和思考的時間,讓學生深入理解文本,提出有深度的問題,同伴之間互相發(fā)現問題、修正問題。當天下午,我們對這兩節(jié)課的知識目標達成情況進行了后測,結果4班的課文理解得分為6.55,8班的課文理解得分為6.05。按照遺忘規(guī)律,三天后我們又做了一次測試,結果4班的課文理解得分為7.7,8班的課文理解得分為6.7。由此,我們得出結論,讓學生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最能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品質,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也更加深刻。有了這樣的研究,我們就可以下個結論:相比8班的這節(jié)課,4班的這節(jié)課更是一節(jié)好課。這樣,老師的教學就有了方向。

因此,我們認為,學校教科研工作能不能“實”起來,能否真正成為學校發(fā)展的“發(fā)動機”, 取決于教師是否具備教科研素養(yǎng),而教師是否具備教科研素養(yǎng),取決于能否對習以為常的學校制度和教育教學行為進行深入思考和研究。



關注一中官方微信

地址:上海路南側、獅城公園以南、河北工專以北、迎賓大道以西 市內公交車16路直達
博川網絡提供技術支持
版權所有 滄州第一中學 Copyright © 2007 免責聲明
冀ICP備19016029號-2 滄公備13090302000291

本網由:滄州市第一中學文宣處主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