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虎影视在线观看,久久蜜臀,国产精品福利自产拍在线观看,欧洲超碰

首頁 > 教學教研 > 論文論著
頭條新聞
最新新聞
論文論著

高考化學復習中的“六重”

日期:2008-04-25 06:24作者:佚名文章來源:本站原創(chuàng)點擊數(shù):3955次

高考化學復習中的“六重”

滄州市一中  趙金華

高三化學二輪復習要有較強的針對性和較高的時效性,復習應在全面中突出重點,在規(guī)范中講究策略,在強化中謀求效益。做到重基礎,重實驗,重方法,重規(guī)范,重精煉,重糾錯。

一、重基礎,要爛熟于心

從最近幾年高考理科綜合的化學試題來看,所考查的知識點均按照高考說明的要求,并沒有出現(xiàn)偏題,怪題,難題,考查的大多是平時反復練習的基礎知識。所以,經(jīng)過第一階段的復習,同學們更應該明確自己的復習關鍵,即重視基礎知識的復習。對每一單元的主干知識要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能夠靈活運用,對化學原理、規(guī)律的適用條件要進一步明確?;瘜W概念、化學方程式、物質的常見性質要爛熟于心。在知識的廣度上做文章,而不需在知識的深度多上下功夫。

2006年試題關于置換反應的考查,在提供概念表達式的前提下,要求考生寫出符合題目設定要求的三個化學方程式,既體現(xiàn)了反對死記硬背的學習方式的命題意圖,又實現(xiàn)了考查綜合思維能力的命題目標。

二、重實驗,提高探究能力

從近幾年來的高考實驗題來看,它從形式到內容都發(fā)生了明顯的變化,命題新穎,立意深遠,既強調了實驗基礎,又強調對學生的實驗能力、觀察能力的考查,尤其突出了對實驗過程中學生的思維能力的考查。

從高考實驗題的得分率低,可以看出同學們對實驗的重視和訓練程度都不夠,因此,在化學實驗復習過程中,要求同學們對課本的每個演示實驗、學生組實驗、實驗習題等的實驗目的、原理、實驗裝置、方法、步驟都能全面理解掌握,對實驗過程中現(xiàn)象的觀察、分析及表達能力等方面都應加以訓練。嘗試將驗證性的實驗改為探索性的實驗,突出實驗的創(chuàng)造性,發(fā)揮實驗特有的作用,學會研究與探索的方法,有利于提高化學科學素養(yǎng)和創(chuàng)新能力。

三、重方法,提高速度和效率

守恒法、差量法、平均法、極限法、等的應用,是化學計算中經(jīng)??疾榈膬热?。高考試題中的計算題,絕大部分是重在考查同學的化學思維,而不是單純地考查計算能力。所以,在專題復習階段,同學們要經(jīng)??偨Y歸納,多嘗試用簡單、快捷的方法,只有掌握了這些方法,才會大大提高你的解題速度和效率。

四、重規(guī)范,避免無謂失分

有些同學在平時不注意養(yǎng)成規(guī)范的習慣,總想到了高考再注意。殊不知到了高考會更緊張。這種由于不規(guī)范引起的失分既普遍存在,同時也是對考生致命的打擊。而解決這一問題最好的方法就是在平時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平時答題就要細心,規(guī)范。特別是答題的規(guī)范性,同學們要知道化學部分的表達評卷原則是:見錯無分,廢話不管,要點給分。

對概念、規(guī)律的描述要有條理,要科學,要嚴謹,切忌隨意;對化學用語、化學專用名詞的講述和書寫要規(guī)范。對于簡答題,答案不但要準確,還應層次分明,條理清楚,邏輯嚴謹。答案宜簡潔,要緊扣題中的基本觀點和要求,并用規(guī)范的化學術語進行答題。對開放性試題可以大膽用多種方法解答,但應使用規(guī)范性語言。

五、重精練,提高解題能力

現(xiàn)在的高考理科綜合試題,每題的分值較大,題目相對減少,考查的重點已經(jīng)轉向了精準考查。所以,在保證基礎知識熟練掌握的前提下,要進行適量的練習,要精選那些經(jīng)典的題目重點來練習:練解題思路,練基礎知識,練規(guī)范表述,練分析能力等。

六、重糾錯,優(yōu)化應試策略

重視做題和考后的糾錯。復習中常用的糾錯方式有:一種方式是專門備一本錯題筆記本,將自己感觸最深的解題錯誤摘錄在錯題集上,并且尋根求源以防再錯。第二種方式是把糾錯還原到課本上,在課本知識點相應處,用不同字符標出糾錯點,標出該點糾錯題目位置、出處、錯因及簡易分析等內容。每一次練習或考試后,都要及時反思,及時糾正,對差錯做出深入的分析,找出錯誤根源,是概念不清、原理不明、方法不當造成的,還是非知識性的失誤。對出現(xiàn)的差錯要做記載,每隔一段時間都要進行一次成果總結,看看哪些毛病已經(jīng)痊愈,哪些頑癥尚未根除,哪些是新犯的毛病,從而不斷地消除化學復習中的疑點、盲點。努力在復習的過程中達到會做的保證對、錯過的不再錯。

 

關注一中官方微信

地址:上海路南側、獅城公園以南、河北工專以北、迎賓大道以西 市內公交車16路直達
博川網(wǎng)絡提供技術支持
版權所有 滄州第一中學 Copyright © 2007 免責聲明
冀ICP備19016029號-2 滄公備13090302000291

本網(wǎng)由:滄州市第一中學文宣處主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