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羅潔 北京市教育學會會長
前一段時間和一個教育界的朋友談起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我們有一個共同的感覺就是目前在中小學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上有些提法和導向值得商榷。
比如說“不當教書匠,要當教育家”“教育家培養(yǎng)工程”等提法和做法很流行,這些提法和做法,我總覺得有點偏頗,甚至容易對青年教師的成長產生誤導。
在教師成長的過程中樹立一個當“教育家”的遠大理想固然是好事,“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嘛??蓡栴}是都當將軍了誰當士兵?我們的將軍指揮誰?
接下來的更要糟糕,我們的教師尤其是青年教師整天忙于寫文章著書立說,參加這個論壇那個科研課題,紛紛努力打造知名度去了,沒有人再去鉆研教材、鉆研教學、研究學生,研究上好課教好書。
中小學教師的“專業(yè)性”,其實更多地體現在教書育人上,體現在“課堂上”。我們都知道陳景潤是一個偉大的數學家,但他卻在北京四中上不了講臺,教不了書。
中小學教師的“本”,到底是什么?這可要從我們的服務對象——學生的角度來考慮。即:我們的學生需要什么樣的老師?恐怕不是老師的論文吧,而是老師獨具“匠心”的教學藝術。
北京四中的張子鄂老師精彩的物理教學,學生終身受益的不僅是知識而是更多的潛移默化的做人之道。
北京市朝陽區(qū)的“馬芯蘭教學法”,小學六年的數學,學生四年學完,卻沒有任何課下作業(yè)。聽馬老師的課簡直是藝術享受。
北京22中孫維剛老師的數學教學法、創(chuàng)造上海的大面積提高初中數學教學質量的“青浦經驗”的顧泠遠老師……
還有許許多多我們在上學時,你所敬佩的老師。他們的“教育精彩”是什么?我們可能說不全,說不準。但我們深有體會的是他們的“獨具匠心”。
相比現在的教育的“浮躁”,可能我們的學生更喜歡這些大愛無痕,大師無名的“教書匠”。他們沒有名篇大著,沒有高深莫測的見地。更多的是“潤物細無聲”的教育教學行為。
中國的基礎教育不缺少教育理論,也不缺少理論的“深刻性”;缺少的是實實在在受學生歡迎的“教書匠”的教育教學行為。因為即使是“講課”也是一門藝術,而且這門藝術也是很難傳授的。
為什么我們培養(yǎng)不出跟某某教學法創(chuàng)立者同樣優(yōu)秀的教師呢?因為教師是必須有個人魅力的。講課必須有個人風格的,語言也必須有個人風格的。
中國傳統(tǒng)教育有一句話: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如何讓我們的學生由樂之到好之是我們中小學教師需要鉆研和追求的。
由“樂”到“好”,就是一個真正的快樂學習的過程。如果我們的教育教學過程都達到這個境地那我們的學生的快樂學習就不再是夢想而是每一個孩子都會面臨的事實,都會面臨的一場享受。這是一個非常值得追求的境界。
中小學教師還是要靜下心來教書,潛下心來育人,踏踏實實地鉆研教育教學,一步一個腳印兒地增長自己教育教學的本領。
無論什么時代,都需要“板凳兒甘坐十年冷,文章不寫一字空”“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的精神。這是做教師的職業(yè)道德,也是教育的“工匠精神”所在。
文章:文/羅潔(北京市教育學會會長)
圖片:攝 / 本報記者云凱杰
編輯:現教君
? 有效教學:教師的“位移”2018-05-07 08:52
? 為什么說真正的好課都不那么圓滿?2018-05-07 02:30
? 李鎮(zhèn)西:要孩子讀書的人卻不讀書,這是中國教育的悲哀2018-04-23 07:59
? 朱永新:當老師,首先要讓學生瞧得起!2018-04-16 00:53
? 什么樣的課才是好課?一位特級教師總結了3條標準!2018-04-10 02:40
? 陳永平:有教育信仰的教師比AI技術更有溫度2018-03-30 09:55
關注一中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