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 持 彩 練 當 空 舞
——談2005年高考語文試卷
滄州市第一中學 李智
2005年高考語文試卷,在人們的期待與猜測中,悄悄飛上了高考的舞臺。它像一條迎風飄舞的彩練,以其靈動的姿態(tài)和鮮明的個性,吸引了眾人的目光。起到了首考科目撫慰考生緊張心靈、鼓舞士氣的作用,也給我們今后的語文教學以很好的啟示。
一、2005年高考試卷的四個變化
2005年高考試卷與2004年相比發(fā)生了顯著的變化。它與新課程理念緊密相聯(lián),是繼2002年以后又一次重大改革。
今年的高考命題改革是在“穩(wěn)定”的前提下進行的,與2004年相同,試卷的總體結構由客觀題、主觀題兩大部分組成,共計7道大題。2004年出現的考點如字形、熟語、病句、現代文閱讀、文言文閱讀、詩歌鑒賞等仍為重要考點,寫作能力考查依然采用話題作文形式。
盡管如此,2005年高考試卷的重大變化仍然給人們帶來巨大震撼,其具體變化如下:1、與2004年相比,試卷的長度大大縮短,題量由原來的25題再次縮減為21題。
2、突破了試卷結構的固定模式,考點的選擇、分值的設置更加機動、靈活。
3、主觀題的比重明顯加大。由2004年的108分,增為120分。文言文翻譯、詩歌鑒賞、名句名篇默寫、散文閱讀和語言運用題分值增加,其中尤以散文閱讀、語言運用題為突出。
4、客觀題大量減少。由2004年的14道小題,減為10道。作為常規(guī)測試項目的語音、近義詞辨析、標點符號以及新增考點文學常識等沒有出現。社科文和文言文閱讀各減少了一道題目。
二、2005年高考試卷的三大特點
2005年高考語文試卷在命題原則上,繼續(xù)與課程改革、新課程理念、《中學語文教學大綱》和《考試大綱》保持高度一致,它既保持了前幾年高考試卷的優(yōu)點,又具有鮮明的個性特征,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解其棕縛,獲得新生。2002年以后,命題改革始終貫徹“穩(wěn)中求變”的原則,緩慢推進。幾年間,雖有變化,但因題型和題量的限制,阻礙了其前進的步履。2005年考綱取消了考點前所有星號,擴大了考查范圍,使考綱中所有考點都有出現的可能。在這樣的情況下,2005年高考試卷出人意料地大幅度減少題量,縮短試卷長度,而那些過去反復出現的常規(guī)考點和新增考點并未應約而至。這種變化讓我們看到了過去那些滯礙命題改革的枷鎖已經解去,高考命題獲得了解放和自由。這種變化也必將給艱辛的語文教學改革注入新的生機和活力。
2、舍難取易,彰顯個性。2005年高考試卷平易樸實。雖然主觀題比重加大,分值第一次達到120分,但難易適度,題型開放、靈活,便于學生語文能力的考查。主觀題地位的突出,使語文個性得到彰顯,也給語文教學很好的啟迪。
傳統(tǒng)的文言文教學,把注意力主要放在文言知識的掌握上,忽視了對文本思想的把握,不利于學生語文能力的提高和對文化的傳承。2005年高考文言翻譯分值的增加引領師生更加關注文本,在語境中分析、理解語句的含義,從而領悟文章的意旨。古詩鑒賞和名句名篇默寫與往年相比雖然分值增加了,但更加平易、親切。古詩鑒賞側重于對詩歌表達技巧和表現手法的考查;名句名篇測試突破了只言片語、單一封閉的考查模式,強調整體記誦,有利于學生文化積淀和文學素養(yǎng)的豐富、提高。
冰心先生的散文《一日的春光》語言優(yōu)美、曉暢,學生讀之親切,便于入境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試題平和樸實,既有利于考查學生閱讀能力和欣賞能力,又是對語文教學應堅持求真務實作風的最好鞭策。語言運用題由12分增加為15分,強化了對語言運用能力的考查,突出了語文自身特點。
3、貼近生活,關注時代。2005年高考語文試卷更加關注生活與時代。在材料的選擇上,多取自現實生活,如經濟可持續(xù)性發(fā)展、知識產權、2008年奧運會、兩岸直航、年度報告、郵票藏品、大學生電影節(jié)、學校取費等與生活、時代密切相關的話題,在試卷中不斷出現,猶如一陣陣撲面清風。在語言運用題設置上,更是與生活緊密相連,如擬寫請柬、摘取關鍵詞、書寫遠離毒品的班會主題句等。作文話題“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具有鮮明的時代性。在日新月異的今天,許多看似不可能做到的事情,往往成為可能,如兩岸直航、連宋來訪以及女排和劉翔的奧運奪冠等等。這樣的事情在我們生活中數不勝數,引發(fā)過我們的深思,震撼過我們的心靈,也激發(fā)了我們投身社會、奉獻社會的熱情。面對話題,學生可選材料豐富,有話可說、有情可抒。同時,話題又像其本身所說的那樣既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避免了猜題和宿構,可以更好地體現高考競爭公平、公正的原則,有利于選拔符合時代需要的人才。
三、2005年高考試卷的兩條啟示
2005年高考結束了,它引導我們對今后的語文教學工作進行深入的思考和反省。在課程改革不斷深化的今天,如何處理好高考與課程改革的關系,實現語文教學的終極目標,2005年高考給了我們兩條重要的啟示。
1、夯實基礎,培養(yǎng)能力。2005年試題取材以生活為主,注重了常用、平實的風格;命題進一步向基礎知識、基本技能靠攏,充分體現了語文基礎性的特點。常規(guī)題目如字音、近義詞辨析、標點符號題以及新增考點文學常識等雖然沒有出現,但這并不意味著命題者對基礎知識的忽視。相反考綱中考點前星號的取消和試題選材的機動、靈活,使語文基礎知識的地位得到了強化。高考中學生要取得理想成績,就必須在平時學習中務實求真,充分利用教材,按照教學大綱和考綱要求,牢固掌握基礎知識和解題方法,培養(yǎng)語文能力。
2005年主觀性題分值增加,試題靈活性進一步增強。辯證思維和創(chuàng)新思維的考查,使整個試卷思考力度增大。這就要求我們在平時教學中要加強學生思維訓練,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思維習慣、表達習慣,使學生自覺吸納思維方式、思維方法,養(yǎng)成靈活創(chuàng)新的思維品質,不斷增強感知力、理解力、判斷力、綜合力。
2、重視讀寫,思考生活。2005年高考閱讀考查力度進一步加強,其重點考查學生的整體認知能力。培養(yǎng)學生整體認知能力,首先要注重課本的學習,通過課內學習掌握閱讀的一般規(guī)律和方法;另外要盡量把閱讀拓展到課外,把在課內學到的整體認知方法遷移到課外閱讀上。學生應廣泛閱讀當代各類文章,進行有序有效的閱讀積淀,豐富自己的語文素養(yǎng)。閱讀教學應打破低效的講析式傳統(tǒng)教學模式,加強閱讀訓練式教學。
2005年高考作文緊貼中學課程改革實際,與以往高考相比作文審題難度不大,更具靈活性,更強調對學生理性思維的考查??忌灰綍r關注社會和生活,對生活中的現象進行思考和分析,就能“心游萬仞,精騖八極”寫出內容深刻、富有文采的文章。它啟示我們在今后的教學中要引導學生走出狹小的書齋,更多地關注身邊的生活、關注成長過程中經常遇到的問題,包括思想、 心理、道德品質、行為習慣以及社會上的一些熱點問題等。
四、2005年高考試卷的一點瑕疵
高考關系到每一位考生的前途、命運。作為命題者對于高考命題必須慎之又慎,尤其作為首場考試的語文,更需命題者傾盡心力,精雕細琢。但展讀2005年試卷不難發(fā)現,它在題目設置和分值安排上略顯粗糙。
如第一卷客觀題第3小題和第4小題,“語意不明”是語病中的一種,考點重復。文言文翻譯在題量沒有增加的情況下,將分值增加到10分。命題者的初衷或許是告訴我們文言文在今后的教學中仍居于重要地位,但這樣增加分值是不是缺乏科學依據呢?語言運用題,命題者力求出新,貼近了生活,但削弱了語文自身的特點。如摘取關鍵詞,這里的關鍵詞顯然與論文、論著中經常出現的“關鍵詞”一語不同,試題對關鍵詞的數量進行了限制,與以往擬寫一句話新聞、導語和提煉文段要點等題目相比,能力考查力度明顯降低。請柬擬寫雖然是生活中常見的,但它對文采的要求不高,不能考查出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和能力。作文話題雖有利于避免猜題、宿構,但與高考這樣重大、嚴肅的考試風格似乎不太相稱。
盡管2005年高考語文試卷還不盡完美,但它仍然以靈動、飄逸的豐姿深深打動了我們。高考命題、語文教學,恰似空中飄動的那條鮮艷的絲帶,它們的美麗不只源于自身的“形狀”和“色彩”,更取決于“持練者”的理念與技巧,我們有理由相信當二者有機結合起來的時候,必將展現出語文獨特的魅力,為語文教學改革帶來無限的生機。
(本文發(fā)表于2005年7月《語文教學之友》)
? 高考詩詞“情感”題分類解析2007-08-07 11:06
? 學生評教的“冷思考”2007-08-07 11:03
? 加強學校管理 提高辦學效益2007-07-31 10:22
? 多媒體教學中應解決的幾個問題2007-07-31 10:21
? 加強中學生主體精神的培養(yǎng)2007-07-31 10:19
? 歷史教學要“眼中有人”2007-07-24 15:02
關注一中官方微信